全国人大代表其实:建议推动大模型应用创新与基金投顾行业发展
其实建议,通过逐步拓宽基金投顾的可投资产品类别、丰富基金投顾业务参与主体等四种方式,进一步推动基金投顾行业发展
3月7日,银柿财经获悉,全国人大代表、东方财富(300059.SZ)董事长其实在今年两会期间带来了《关于加快推动大模型应用创新的建议》以及《关于进一步推动基金投顾行业发展的建议》。
释放大模型潜力,构建应用生态新格局
其实认为,随着大模型应用的纵深推进,AI Agent正逐渐成为技术演进的新趋势和大模型应用的主流范式。不同于简单的聊天对话,AI Agent可以基于大模型提供的推理能力,理解任务指令、拆解任务目标、创建执行计划,并调用搜索引擎、数据库、行业软件等外部工具,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AI Agent极大地拓展了基础模型的应用范围和能力边界,让大模型不再被局限于对话框,也能够深入各类业务场景,真正赋能千行百业。
但是目前受限于大模型的技术成熟度不足、服务商对行业的理解不深、可调用的接口不够丰富、调用方式缺乏统一标准等原因,现阶段的AI Agent相对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仍较难完全满足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的落地需求,距离人们设想中的全能AI助手还有很远的距离。
为更好地释放AI Agent的巨大潜力,推动大模型应用生态的繁荣,其实提出三条建议:
一是加快推动模型落地服务商的培育。当前多数模型厂商的行业知识沉淀与产业精细化服务精力相对有限,推出的AI Agent产品可能较难满足专业、复杂的场景需要。其实建议可考虑加快培育大模型落地服务生态,鼓励更多既懂技术又洞悉行业、熟悉业务的科技型企业参与行业应用创新,推动传统行业软件服务商加快业务转型,积极参与大模型落地应用服务。同时分行业向社会定期遴选、推荐一批优质的落地服务企业及AI Agent落地案例,在充分激活大模型应用创新活力的同时也让科技创新尽早惠及千行百业。
二是加快推进多元场景与数据的开放。AI Agent在行业应用中的能力实现需要以多元场景为牵引,以专业数据为驱动。其实建议可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资源优势,加快推动场景开放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在场景层面,可考虑率先鼓励政府机构、国有重点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主体,高端制造、医疗、金融等行业开放更多“首试首用”场景,激发场景化的应用创新活力,同时分行业打造技术测试验证平台,通过模拟真实业务场景为模型的有效性提供测试、评估的公益性平台,降低技术验证成本;在数据层面,可考虑由监管部门牵头归集各行业头部企业的专业领域数据,利用“数据沙盒”工具,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原则下为企业有序开放,优化模型落地应用效能。
三是加快推进关键行业、重点环节的标准供给。其实建议可考虑以工信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为契机,遵循“急用先行”原则,突出应用导向,面向数据质量、互联互通等重点问题,多模态、AI Agent等前沿方向率先推出相关人工智能产业标准规范,并围绕标准建设一系列测评工具,切实以标准指导产业发展,帮助我国在前沿科技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技术话语权、把握战略主动。
推动基金投顾行业发展,激活财富管理新动能
针对基金投顾行业,其实指出,尽管落地已有五年,但据测算,我国基金投顾服务的资产规模在公募基金总规模中的占比不足0.5%,且存在策略较为单一、重“投”轻“顾”等现象。为提升投资者体验、优化市场生态,他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逐步拓宽基金投顾的可投资产品类别。现阶段,基金投顾业务的可投资范围主要为场外公募基金,策略维度相对单一,风险分散能力较弱。其实建议逐步扩大基金投顾的可投资产品类别,例如通过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率先引入场内ETF,完善丰富基金投顾配置工具箱。未来随着市场生态的逐步成熟,可考虑将投顾业务的可投范围从基金拓展至其他品类,探索引入银行理财、信托、保险等工具,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定制化的投顾策略选择。
二是进一步丰富基金投顾业务参与主体。截至目前,国内基金投顾试点机构仅有60家,且试点机构类型主要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与少量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业务模式的多样性存在欠缺。因此,其实建议加快推动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支持更多证券基金持牌机构获得基金投顾资质,并逐步拓展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参与基金投顾市场,以便更好承接人民群众的财富管理需求。
三是在个人养老金制度中引入基金投顾。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已在全国实施的背景下,其实建议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探索基金投顾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中的实施路径,明确投顾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投顾业务的行为规范,推动形成基金投顾与个人养老金共振发展的正向循环。
四是建立基金投顾培训考核体系。目前我国基金投顾行业仍缺乏明确统一的从业人员培训考核体系,可能导致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为引导行业回归“服务”本源,其实建议建立配套的技能培训考核体系,鼓励行业主体加强基金投顾专业队伍建设,筑牢行业发展根基。